skip to Main Content

遇见墨尔本——窦彦昕

遇见墨尔本----序

2015 年10 月31 日~2016 年11 月30 日

1 年出头,13 个月,395 天,9480 小时,568800 分钟,34128000 秒。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很珍惜这样一次机会,像第一次上大学时那样,到达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融入完全陌生的人群。那时是跨省,21 小时火车,大家都是中国人;这时是跨国,10 小时飞机,大家都是地球人。

这一年,也是我的博士第三年,既可以是承上启下,也可以是峰回路转,还可以是标新立异。但毫无疑问,这是我生命中一段有趣的故事。有发现,生活不只远方,也是苟且,要先会走路再想奔跑;有惊喜,背后的故事,行进的动力,柳暗花明的出水落石,随处可拾。有触动,国强民富,互惠互利,积极沟通才能产生信任。

期望这段故事,值得赠予我的亲人好友,以及未来的我,并产生些许积极的影响。

--窦彦昕

遇见墨尔本----第0章

出国前,订了很多目标像是场远别,怕是一年归来,物在人非,学术之余赶着记忆朋友们巅峰时的美好,拖沓了许多出国该做的功课,甚至住宿。

起飞当天,才火速英文邮件联络了两家临时住处,一是不想投奔华人,二是需要控制经费。动机很简单,初到异国的感觉,不应该是来自别人的引导,而应该是自己身体力行的触动。

首都机场候机,正焦虑是否会执行住青旅的plan B方案时,收到了店家预留出床位的好消息,终于消去了露宿街头可能,愉快告别了中国,期待着飞往南半球,传说中的世界宜居城市No.1,墨尔本。

本以为会有中转,却没想到是直飞10小时,也不知道会跨过印度洋还是太平洋,或者飞过澳大利亚大陆能不能看到荒漠地貌?我,一无所知。

遇见墨尔本(1)----大胆的决定

很意外的得知果子俩口也是当天在首都机场出国,很不幸的是,时间却刚好错开两小时,大家擦肩而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常常会遗憾自己的考虑不周全错过了生活中的未知惊喜。

第一次进国际机场,护照签发、电子签、退税、申报单、边检都是些新鲜名词,仔细观察着旁人理解着这些琐碎的规矩。唯一没有现成模版的疑虑是随身携带的羽毛球拍,所幸没有遇到任何劝阻。

虽然听闻澳大利亚华人很多,但将近250座次的空客A330上国人座无虚席的事实,瞬间抹掉了对异国的恐惧。航程基本在睡眠中渡过,准备看看大海的时候,发现已经到了澳洲上空,忘了校正三小时的时差,略有丝丝遗憾。不过,下方延绵不绝的红土荒漠,点缀着朵朵祥云,触动了我对大自然的敬仰,有如涛涛江水~。心弛神往,无法想像乘坐热气球俯瞰红土大陆时的视觉冲击。

落地时间15:35,机场过道的第一个大标识竟是纯中文简体“欢迎来到墨尔本”,免费取阅纯中文版官方墨尔本之春旅游手册,我想老妈都不用担心我会走丢了,大胆放弃昂贵的出租车计划,起用经济实惠的plan B方案,skybus(机场大巴)+myki卡(公交卡)。简单的问讯,就找到了售票点和乘车点。售票员(当地人)怕我多绕路,把两次转乘地点在地图上给我重点标识了,这份热心让人惊叹。

后来发现,墨尔本的公共交通有四种,有轨电车、火车、公交车、自行车,也就是Tram, Train, Bus, Bike。独自弄清每样的使用方法,都是非常考验智商,不亚于玩真人密室逃脱,希望尽快顺利解密后三种工具。

乘坐skybus(机场大巴)到达市区,色彩斑澜的两三节火车车厢(有轨电车)穿梭于主干道上,映衬着锥塔拱窗石砌的各式维多利亚建筑,真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等了十来分钟有轨电车,发现等错了方向,记住了澳洲是左行规则,赶紧去路对面继续等,但始终会潜意识的想往左看。

旁记:在寻找住处门牌号的时候,正在路口看地图纠结,有位路人美女主动寻问,是不是迷路了需要帮忙,然后开地图陪同着找路,但还是有些插曲,后来又有两位路人帅哥加入帮忙的队伍,所幸最终找到住所,当地人的热心着实让人惊叹!

遇见墨尔本(2)----生存

假设,每个月1500人民币的生活费在北京二环以内上学,普通话小学水平没毕业,需要孤身一人解决衣食住行等所有开支问题,这个命题叫做生存。

尽管国家CSC资助提前预支三个月的生活费是非常人性的政策,初到墨尔本,价格真是吓一跳,街边家常五花肉盖饭11.5澳元/份,超市可乐3.5澳元/瓶,菜市场白菜2澳元/棵,让我明白了在日常必需品的消费上,汇率转换竟是可以忽略不记的。但假如我可以5天不吃不喝露宿街头无开销,就能省出一只瑞士钢链石英手表,然而手表不能当饭吃,签证不允许兼职打工,政府智囊团精心计算每笔生活费拔款不会让纳税人的钱被随意的消费在买手表上。

锤炼房屋合租、寻觅高性价比餐厅、自已买菜做饭、超市特价商品等各种技巧,最终,在第28天的时候,我花掉了第一个月的最后一份生活费买澳洲牛排和可乐,庆祝首月的零倒贴。我,可以生存。

旁记:澳洲学生宿舍,如果我选择每天吃方便面啃面包的话,还是住得起的;另外做菜需要小心烟雾报警器,消防车出动了,可能1000澳元就没了。细细想想,无论贫富,每个人都得根据自己的薪资状况调整到合适的生存策略,只是有的人对调整策略本身也能当作一种乐趣。

遇见墨尔本(3)----多元文化

人如果没有文化,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在这个国度,深刻学到第一堂课是: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减少他人理解你的障碍。

作为典型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也有着“民族的拼盘”的雅称,当地土著仅占1%,它的诞辰“甚至”是定义为英殖民区的成立日,看到这种纪念不知道是值得高兴还是值得悲伤。曾经一度奉行白澳政策(白种人)的澳洲人,在二战后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真理,重新奉行多元文化的开明政策。所以,也很难去单一定义墨尔本的文化,只能称之为多元。在这里,除了近1/3的公民自称澳大利亚人,近1/3的英国人,剩下的是来自新西兰/中国/印度/菲律宾/越南/意大利/南非/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移民者,他们像圈地运动一样占据着各个地盘和各个行业,譬如,的士行业被印度人占领。

旁记:文化,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载体可以是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现象等等。请打开WIFI,阅读我所整理的“多元文化”,括号为我的评论。

旅行者视角

《墨尔本全攻略读本》 http://www.mafengwo.cn/i/1339826.html (一个旅行者的图文解说,肓人摸象)

《世界各国知多少--澳大利亚》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b859d01012gmb.html (全文字挺无聊,但数据全)

风土&人情

《Visit Melbourne, Victor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QM6RYaRUek (旅游过,才能看懂视频中每一秒的美)

地理&风土

《THE GREAT OCEAN ROAD TOU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L4QPC84QiM (最美大洋路,一日游太累)

《Discover Melbourne and the Great Ocean Road with Fiona Phillip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nnybZLBYk (导游模式,被引导的墨尔本)

生活方式

《Melbourne, Victoria, Australia - most liveable city in the world》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Uylhn5dHMU (慢时光的口味)

《The changing face of Melbour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hoVeqNaAw (进步中的墨尔本)

传统习俗

《图集:2015全球最美圣诞橱窗指南》 http://www.modernweekly.com/trend/4450 (平安夜吃苹果,只是中国特色)

《2016新年烟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ygqvUlzPo (烟花不只是中国,而是世界)

遇见墨尔本(4)----骑行

独立的起居生活着,才品味到茶米油盐酱醋茶的自由和劳累,打发自己和善待自己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磨去几分年少气盛的诗意臆想,增添些许老成经验的行事技巧,用骑行的方式解读“世界宜居城市NO.1”墨尔本,应该是最适宜的。

墨尔本很人性化的提供了系统的公共自行车资源,一信用卡,一头盔,足以享受在蓝天白云的帷幕下任我行的潇洒。这里,每个经典景点,都有自助租借自行车站点,简易方便;这里,每条大道上,都有专用的自行车道,人文自由;这里,每个公共设施,都有免费纯净饮用水装置,省事贴心。自行车六档变速设计,车道尽可能避免爬坡结构,沿雅拉河车道桉树绿草流水,沿海车道沙滩栈桥海浪,高架桥下吊着自行车通行桥甚至并行建造自行车通行桥,设计者的用心令人叹为观止。

无论是独自骑行,思考人生;或是结伴同行,感受清风。墨尔本,尽力为骑行设计!已证。

PS:老得不算快,体力还尚可,三个月累计骑行五六次,每次20公里以上,南海滩路线、雅拉河路线、北墨村路线、东墨村路线、西海港路线皆已尝试,希望有机会能骑行看海上日出和热气球起飞,以此为记,祝大家新年快乐!

遇见墨尔本(5)----认识世界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能只是一种情怀,不在于风景,而在于抛开精神压力的瞬间快乐。抹掉自己的刻板经验认知,享受新奇事物的冲击。

尽管除了蓝天和安静,中国的山水和文化底蕴都不逊于任何异域。但是人山和人海,挤掉了生而为人的思考,似乎未来的生活质量权重总是远胜于当下。初到墨尔本,沿街乞讨的壮汉们,让我很是诧异,大多身体健全,风华正茂,甚至还有自备咖啡和携带宠物狗的,在地上摆放一个帽子,坐等路人接济。不知道他们是“人又少了一个”的沦落,还是在寻找人生意义的升华。

还有裸骑节、裸奔日、黑帮斗殴、同性游行、校园内定期菜农卖果蔬、教会做礼拜免费提供食物、生吃各类青菜、火车误闯红灯免费运营一周向市民道歉、吃饭AA、草地可以随处躺、野生袋鼠很温和、酒宴是站着聊天、西餐菜是吃完一道换一道并且会频繁更换刀叉和杯子、澳洲土著用肚子配乐等等,我并不理解这些事物背后的故事,所以它们也只是装饰了一下我的见闻。

“小时候的世界就是村里的田,田间的路,路边的沟和绕村走的河,天边的山仿佛就是这世界的尽头。世界虽小欢乐却多,也未曾想到走远方的山边去看世界的尽头,因为此处欢乐够,未想远处景”--转自杨学长语录

认识世界,不忘初心,仅此记之。

遇见墨尔本(6)----新的生命

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按照古代的舅甥关系,舅父对外甥(女)的抚养成长、进入社会和婚姻负有特殊责任,而我与这个新生命的距离是南半球与北半球的距离,是初冬与初夏的差异。

早些时候,老友水文娶亲,舍友果子大婚,球友珊珊嫁人,以及其他朋友的陆续喜庆之事,也只有祝福。坦白的讲,置身事外的感觉,竟然是轻松,感谢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自己不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

生活的理想,也许是鸣人的态度:说到做到,更像是路飞的梦想:做一个最自由的人。理想的生活,可能很少像樱木花道:我是天才,更像是大空翼:未来是我的朋友。

感谢这些出色的漫画家,编织这些有趣的故事包裹着他们的生活见解;感谢亲人和朋友,用他们的取舍传达他们的生活态度;感谢断档的一年,让我可以安静的思考“新的生命”。

你好,小豆芽!

遇见墨尔本(7)----朋友

我有一个梦想,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相敬如宾。

兜兜转转,朋友有减有增,一直以来总在向前看,并未太在意。然而,在汇率乘以5的世界,社交成本犹如日常生活一样需要精打细算,交际圈从零起步,随机试误法的代价却相当显著。

可能也许在想,尽量结交异国朋友?听听他们眼里的世界,品品他们心里的见闻看法,怎耐英文太渣,对话不过三句半,捏了半年,也没捏出过一段谈笑风生的对话来。于是了解的更多的,却是在异国的国人的圈子,略。

然而一颗不甘只听别人见闻的心,一直思索着如何自己开启与外国人的桥梁。出差卧龙岗,突发奇想邀请会议上结识的德国女生蹲点悉尼歌剧院送婚礼祝福的成功,让我确信,即使金发碧眼,我们依然都是人,存在无数共同兴趣爱好价值观的人类;即使语言无障碍,也只是少数人能让你如鱼得水。

跨越语言障碍的如鱼得水,可能是高手过招,英雄相惜,或是同病相怜。于是努力学会了国际象棋,棋友一枚;美式八球,球友一枚;学术科研,盟友若干枚。在这样精细化的友谊投资中,不亦悦乎。

顺祝所有曾志趣相投的朋友们,在新的朋友圈里如鱼得水。

PS:对话三句半,Hey, how are you?/Fine, how are you?/Fine.

略去了在异国的国人部分,谨祝路人美女回国顺心。

遇见墨尔本(8)----羽毛球

出国前纠结了几天,最终还是赌上最喜欢的球拍,一起。不知道是否会遇上称意的球友,不知道陪伴多年的球拍能否再经得住折腾。

坚持着每周都去球场,观察潜在的对手,感受澳洲的球风,打探校队的踪迹;坚持着每周都打一次球,跟着教练训练,自已偶尔加练。

提升球技是墨尔本留学一年的七个目标之一,既为了自己,也为了曾经的球友对手。

然而,六个月三份学术会议报告结束了球技上升的势头,也结束了再去球场的勇气,尽管还会拿着球拍在实验室挥呀挥。

依然热爱羽毛球,依然想成为“超级豆”,依然还在实验室。

我,会再回来。

遇见墨尔本(9)----科研生活

逻辑可以等待,因为它是永恒的。树如果在思考,那它是否会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

小时候,消耗时间的办法很有限但也有效,春天爬山和树,夏天下河和塘,秋天田地玩泥巴,冬天放鞭炮,还有电玩、电视和棋牌。然后,阅历增加,似乎只有书和远方可以填补未知的好奇心。

不知道哈佛零晨四点半是什么样,墨大晚上11点巡警查岗,深夜1点清洁工上班,零晨4点清洁车工作,还有夜色下校园中的负鼠偶尔被路过的脚步声打扰急蹿上树,幸而我也不在意去看12点前的太阳,也不需要打卡或是刷脸,每周只需专注准备一小时的师生一对一学术讨论。

这是一段难忘的日子,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刻意设计和练习科研技巧。

强哥说,成年人会喜欢咸和苦的味道。但我还是相信生活最终依然浸透甘甜,愿一切珍贵的东西始终美好。

遇见墨尔本(10)----有轨电车

据说,杰出的画家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他眼中的世界,但我始终看不懂他们的世界,不甘心放弃,搜索“如何欣赏一幅画作”等关键词试图搭建巨人之肩。再譬如名著、名曲等艺术,也一直都未能窥视其中玄机一二,只停留在全凭感觉的原始状态,但我相信未来参透的瞬间定是美妙的。

可以代言墨尔本的作品,我想应该是有轨电车,慢悠悠的交通节奏理应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淘汰,但墨尔本电车却演化成了全球最大的电车网络,也似乎成了在墨尔本生活过的人的一个情结。既想抱怨它的低效和不灵活,又会感恩从它身上找回放慢节奏的感觉或是被迫步行却意外撞见新的视野,以及惊异并信赖它的准时可靠。

骆驼之于沙漠,骏马之于草原,缆车之于高山,船筏之于江河,舰艇之于大海,飞机之于苍穹,火箭之于太空,希望有生之年可以体验所有曾经、现在、未来的民用交通工具,体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情怀。

PS: 英国人创造了火车地铁、德国人制造了汽车元年、美国人发明了飞机,中国人正在试验空中巴铁--三维城市交通的尝试。

遇见墨尔本(11)----袋鼠&小蓝企鹅

只有不断思考未来,才能预见何时可以放弃。

可能在观光客心中,考拉是最为理想的欣赏物种,可爱、呆萌、懒惰、稀少、特有。但是,袋鼠是澳大利亚的象征,一种永远向前的动物。

第一次与它结缘,是一个猜测:没有攻略,没有导游,地图上远郊最大的绿色区域,有野生袋鼠。火车坐到终点站,骑行1小时,闯入了人迹罕至的袋鼠领域,上百只。

第二次与它结缘,是一个分享:带路骑友,半程骑行。去程3小时不间断的高速骑行,大腿略抽筋,改乘火车休憩半小时,重归队伍,惊险回家。

第三次与它结缘,是一个责任:18岁的堂弟,一日导游。视野并不能兑现财富,但可以改变选择未知的道路。

第四次与它结缘,是一个确认:它们是否还有故事?是的。曾经平足的草地,现在高过脚踝。曾经未知的千米之外,记挂着下一个未知方圆千米。

也许会有第五次,即使不知会是何时,应该是一个回忆:那一年的我,学会安静、珍惜和争取。安静面对自己,珍惜已经拥有,争取还有选择。

PS: 袋鼠,唯一一种使用跳跃运动方式的大型哺乳动物,后肢无法走动,跳跃高度不受控制,拥有可以矗立身体的尾巴。

小蓝企鹅,也称神仙企鹅,群居,黄昏时回巢。墨尔本近邻可以看到野生小蓝企鹅,欣赏五次。极为遗憾,还没有发现野生考拉,似曾看到背影。

遇见墨尔本----终章

处事的加法探索未知,生活的减法留存典藏。

眼中墨尔本的最后一抹夕阳,在南半球最高楼上消逝,余辉衬着大墨尔本地区的街灯,掠过这一年零星寻找过的足迹,甚是知足。

行李打包到零晨五点,遣送了多数旧物,终于勉强未超重。但也在睡梦中,错过了外导10点即兴的早茶邀请邮件,并不遗憾,还有最后一次约定的下午茶。这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教导是,尽力专注完善自己的科研内容,琐碎的事情则让期刊编辑去决定。追求核心目标的完美,却剪除绝对完美主义的冗余,或许这也是一份舍我其谁的自信。

好似离开应该会丝绪万千,但貌似并没有,也许是已经来回数次踏足几乎满是中文标识的墨尔本机场,甚至还有中文广播;好似回归应该会兴奋不已,但貌似也并没有,可能因为数日连续睡眠不足。最终一场大雪,哈尔滨用它独特的方式帮我告别了昨日之夏;正如13个月前,墨尔本用晴日蓝天帮我告别了雾霾之秋。

故事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开场,也可以有很多种方式结束,感谢众多亲朋好友老师、国家留学公派平台、哈尔滨工业大学资源和恰到好处的机会,包容我的不羁放纵自由,不论梦想需要多长时间,多少血和泪才能慢慢实现,彷徨挣扎后的自信将改变未来。

PS:看今朝寒冬炎夏,待明日暖春金秋。横批:种豆得豆。

Back To Top